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“经适房”变“警适房”背后有何猫腻?

发表于2014-05-28

据中国之声《新闻纵横》报道,中国之声这两天报道了内蒙古包头市“和谐警苑”经济适用房项目面积超标,未批先建,停工烂尾的报道。记者调查发现,“和谐警苑”不仅在用地审批,招标建设方面存在问题,而且还存在建设600平米超大面积超标经适房,有民警涉嫌卷入权钱交易牟利等问题。

 经适房是由城市政府牵头建造,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,主要是用于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。然而,一些地方却在经济适用住房上动上了歪脑筋,内蒙古包头市的“和谐警苑”项目就被称为包头市公安局的团购房。一边是低收入群体“望房兴叹”,一边却是“民心房”变成官员“福利房”,政府堂而皇之“鸠占鹊巢”,实在让人气愤不已。那么,为何原本是响应国家惠民政策、解决困难群众安家问题的“经适房”,却为何被警察们“鸠占鹊巢”?难道“经适房”摇身一变,成了“警适房”不成?这背后到底有何猫腻呢?

 据了解,“和谐警苑”最初销售的A区共有16栋楼,多数户型都在120平米以上,比较常见的户型是179平米的三居室,而且还存在建设600平米超大面积,内部团购价格不到3000元每平米,大大低于市场价格。即便在公安系统内部,这样的经济适用房,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份,买房必须得找包头市公安局户政支队负责人翟队长签字。显然,这样的“大户型”明显违背了相关规定,作为政府的政策性保障住房,本与普通商品房不同的是,经适房享受了一系列的政策、税费优惠。那么,本应面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的经济适用房,为何成了包头市公安局的“福利房”。这个疑问,还待相关部门彻查以还公众一个清楚明白才好。

  回顾“和谐警苑”成长历程,只能用“满目疮痍”四个字来形容。先是“工业”用地性质,没有“准生证”;其次是建筑面积超标,未批先建;最后是停工导致烂尾。不仅在用地审批,招标建设方面存在问题,而且还存在建设600平米超大面积超标经适房,有民警涉嫌卷入权钱交易牟利等问题。有关部门倒是积极,以发出红头文件的方式“揠苗助长”,用“官方信用”来推行“边批边建”模式,不知这是视建筑法规为何物?既为经济适用房,600平米的户型面积是不是又在公然踩踏红线?最离谱的莫过于购房途径,堂堂经适房,居然在公安局户政支队搭起了案台,公然兜售购房指标,这让房管部门情何以堪?

  笔者认为,正所谓事有因果,如今落得一个“烂尾”结局,也算是抽向有关人员和制度的一记耳光。若想杜绝“经适房房”被“鸠占鹊巢”还需念好“紧箍咒”。既然已经发现存在“特权福利”端倪,那么就该狠下心来一管到底。譬如,对于经适房建设、购买违规现象,如包头九原区“警适房”事件,就应严厉查处、加以深挖。相信,唯有给公众一个满意交代,让真贫苦者住进经适房,方能换回群众会心笑,还百姓以暖心巢。


上一页|1|
/1页